中组部前两天发了一个文件,内容比较震撼:
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,如果当年考核不合格,且不同意调岗,可解除聘用合同直接辞退。
以前只要拿到编制,事业单位也是铁饭碗,但这份文件意味着事情发生了转机,未来公务员也可能会面临类似规定。

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公务员跟事业编,可完全不是一回事,事业编的铁饭碗破了,难道公务员的饭碗一定会破么?
我觉得现在到了一个分界点,很多城市的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,再加上疫情期间的海量花费,此消彼长之下很多地方政府难以为继,有的贷款给公务员发工资,有的甚至停发工资,甩包袱在意料之中。
再结合最近延迟退休的风声,意味着退休金这块压力也很大,我们可能大胆猜测一下,未来体制内人员的退休金,可能也会有下调压力,起码不会年年涨了。
铁饭碗,未来会越来越少。
这就是我以前常说的,看十年,「稳定」会越来越成为奢侈品。
而且我也深刻理解,大家对体制的偏好,但是海量毕业生争夺铁饭碗,甚至考好几年只为做一个临时工的局面,既不正常也不会长久。
更何况,世界上根本没有永远稳定的工作,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入体制内工作,你渴望的稳定工作,也没你想的那么好。
-01- 越讨厌「不确定」,大脑就会越僵化
很多人拼了命也想要进体制,是看中了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。
但如果你无法忍受「不确定」,那你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成功,你更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中获得成就感。
越穷就越追求确定性,越追求确定性就越穷。
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,越是思维传统的地区,考公务员的风气就越重,就越是追求稳定性。
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,曾经出过一道选择题:
现在有红绿两个按钮,红色按钮代表你绝对能拿到100万,绿色按钮代表你有50%的几乎拿到1亿。
你会怎么选?
大多数人选择红色按钮,把100万落袋为安。
少数人选择绿色按钮,因为100万不会让你发大财,这次拿不到未来也能努力赚到,但是绿色按钮有一半机会能让你发大财。
选红色按钮的人,看似做出了聪明的选择,却得到了一个非常鸡肋的结果。
很多人因为长期身处于社会底层,又无法接触到好机会,穷怕了自然就会追求确定性,因此也就对做生意这类的事情,发自本能的厌恶,对很多传统、礼节、规矩,有很深沉的热爱。
我作为一个山东人,非常理解这种低风险偏好,但是越是厌恶不确定,大脑就会越僵化,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弱。
你被什么保护,就会被什么限制。
因为人总会在既定框架下思考问题,总是想规矩怎么要求,前人怎么处理,怎么做更稳妥……
但就像那句英国谚语:平坦的路,只能带你去平淡的地方。
胜向险中求,无法忍受风险,你就只能获得一个很普通的回报。
-02- 一个人的爆发式成长,往往要从「不敢」开始
很多人抱怨,自己在体制内成长不快,恰恰就是因为太安定,哪怕完全不逼迫自己,也没有失业和被淘汰的风险。
你「不敢」的地方,往往是你最薄弱的地方。
大家应该都有经验,你靠看书、听课学习,一两年下来可能确实有进步,但是多半不算特别显著,最起码也是没有成长特别快。
因为你靠读书、听课,获得知识都是线性的,甚至很多时候跟狗熊掰棒子一样,学三点忘一点,更不用说进入实战阶段了。
比如有公司有个大项目,让你非常紧张焦虑,你为此做了一年的准备和学习,但你的成长也未必能比得上,硬着头皮去项目里,摸爬滚打个半年来得多。
可能你做完这个项目,就会有翻天覆地的蜕变。
越是让你紧张焦虑的东西,越是你蜕变成长的关键。
找到自己「不敢」的那个点,研究自己的薄弱点,可能会让你迅速进入一个新的世界。
比如你有一笔不敢花的钱,这就是你面临的成长节点,每次冒险都是筛选。
假设你战战兢兢花了一笔钱,但是被割了,有的人就此放弃,有的人决定再试一次,运气好一点的进入了一个新世界。
有人可能会纳闷,为什么被割还要继续呢?
道理很简单,你必须冒险试一试,才能得到跳跃圈层的门票。
如果因噎废食,那就太不明智了。
就连顶级风投实力那么强大,也要承担血本无归的风险,投上百个项目才有一个有巨大回报,何况是你呢?
这个不敢花的钱,其实就是你面临的风险,尝试三五次,有可能被干死,也有可能侥幸进入新的世界涅槃重生。
-03- 不要随波逐流,你才是自己的靠山
很多年轻读者经常问我:
阿秀老师,我马上要毕业了,我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。
我说你有什么选择呢?
大多数人说不知道,但是周围的人都在考研、考公,所以可能我也会试试考研和考公。
我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别人考研考公,可能也是看到了其他的别人考研考公呢?
这实际上是一种羊群效应,当一只羊这么做了之后,其他羊也会莫名其妙地,跟着这么做。
这就像是,涅槃乐队的那句歌词:
你们觉得我很奇怪,我是如此的不一样;
我觉得你们很奇怪,你们怎么能都一样?
但是大家要注意,我并不是贬低考公、考研,毕竟我也是考研过来的,我也参与过考公。
当年某省省委组织部来北大清华点招选调生,我是省委组织部面试第一,只不过我最后留在了北京。
我是说,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件事,可能你因为随波逐流进入到一个,自己不喜欢、不适合的领域,决定你未来40年的生活,可能都不是自己想要的,那未免会过于痛苦。
重要的不是你是不是一定要进入体制内,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,而是你要明白自己是不是喜欢,如果拿到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,你能不能接受,自己一生都这么过下去。
很多人其实都是贪图稳定,或者被父母亲戚逼迫,再或者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,考进了体制内,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,反而过得很痛苦。
很多人可能会说,现在不赶紧考入体制内,怕是会饿死吧!还管他喜欢不喜欢?
作家周冲做过一次征集,对象是那些主动离开体制的人,他们最后是发达了,还是落魄成了狗?
答案令她吃惊,没一个人后悔离开体制。
有人从国内数一数二的科研机构离职,在国外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;
有人辞了深圳的教师工作,以前月工资6K,现在收入是以前的十倍,目标是先赚一千万;
也有从政府部门出来的,从一个战战兢兢的政府雇员,变成了一个人人羡慕的旅游达人。
有位辞职者的感言是:
真正的稳定,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饭吃,而是你足够牛逼,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。
《皮囊》里的一段话,我很喜欢:
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,可是你怎么找都会发现,有的山长满荆棘,有的山全是野兽,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。
不要担心,自己进不去体制就会饿死;更不要觉得,进了体制自己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。
没有一劳永逸的幸福,你永远都要打怪升级不断进化。
也没有终生不变的困境,当你自己成长了,困境也就解决了。